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3:27    次浏览
很多技术高手,都说要做右侧交易,而不做左侧交易。那么按照他的理论就是当反弹趋势形成再加仓。那么现实的问题是,沪指又回到了3130点,距离反弹高点3140点也仅仅是10个点的差距。如果沪指突破反弹高点,3140点,技术上应该选择加仓,还是逢高减仓?我也知道有些人是选择空仓的,比如小吴同学。股市是一场实践活动,对错都只能让未来去验证,所以我们无法评论其操作的对错。只能根据我们自己的“供暖前买股票,断暖后卖股票”的投资经验,11月是买股票,而不是卖股票的时候,即使出现技术性的调整,也不会改变慢牛行情。这种慢牛,大多数人只有到明天春天你才会看得懂。好在股市是少数人赚钱的地方,说得再多,你也不会信。所以即使沪指突破前高,我也会选择持股不动。据说个税又开始吹风要调整了,有一个说法师让富人多交税,让穷人少纳税,或者不纳税。于是大家又争论12万是不是属于高收入,山村野地,四五线城市这个收入不低,一二三线城市这个收入不高,于是政府又是各种辟谣说12万不是高收入。个人的意见是,是不是高收入,说了不算,政策落地了才算。货币发行10年不止10倍,工资爬坡速度相对缓慢,而中国的A股投资人,印花税说是交易税其实等同资本利得税,股市赚和赔钱我们都要支付,工资是累进税率,提高个税的起征点,爬坡也是缓慢,3500的起征点收入,能在北京活着就不错了。哪怕一家两个人加起来,养个孩子,过日子恐怕需要三思而后行,却还是要征税,于是财政收入年年报喜增收,老百姓对此却并不喜闻乐见,再加上各种社保缴费,我们的税率不会比北欧那些高福利的国家低,但是福利呢?好吧,正在缓慢提升。这个世界有些国家流转税重,有些国家侧重所得税,我们国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,政府收了这么多钱,一些激进的人总是认为政府浪费了这些钱财让官员享受,但是说真的这是冤枉的,中国这么多高铁、桥梁、医院和学校,还有各种市政工程、治污工程都需要这些税款来支付。还有世界第一多的公务员队伍,所以我们需要这些税款。所以中国不要在单项和国外比较,我们过去的税负就是高的,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占了相当大的主导地位。拉弗的供给侧改革,本质就是放水养鱼——减税总是好的,不管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,都应该减税,不是转嫁税负,而是整体上都要减下来,让财政总税额降下来才是税务改革的目标,让政府支出下降才是行政管理的目标,所以支持一切形式的减税,也不争论细节,我们只希望快点落地,而另一面,简政放权,精兵简政,压缩财政总支出,我们也希望政府少花一点,拉动经济不应该是搞基建投资,集中资金搞科研比在偏远地区造双向8车道要有效率。我对中国的未来还是有信心,因为问题都是当下的,中央频频发声简政放权,鼓励双创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营造公平环境,每一句都说的都是这个道理,上市公司也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最友善的社会环境。所以减税也是时间到了水到渠成,但凡成功的政府都应该藏富于民,况且中国还有严重的老龄化。开征一个新税种,对于没有过多权力制约的政府来说,那是举个手的事,但是,一旦开始征收,减税却是个爬坡过坎的事,这不是政府愿意不愿意的事情,是能不能的事情,就如同增重容易减肥难,所以我们不计较一次减少了多少,只要有减少就是积极的方向。减少之后如果还是没有达到预期,我们呼吁继续减税。至于多征富人来补贴穷人,以维持财政收入,我认为是给减税的政策效果打了折扣。但是即使如此,早一点落地也是好的。有人说个税在财政中占比不高,而且富人有办法避税。其实,发达国家的富人也会请专业人员来协助避税,法律上的漏洞可以慢慢的补,现在的问题是个税过重影响了百姓就业热情。而对于A股,落地当然是个重大利好,说是个税,其实这就是属于企业负担,而且基层的员工大多数是属于对税收敏感的被减税群体。为什么房产限购,房价依然暴涨?因为背后是企业购房可以抵扣税。等于鼓励企业买房。而且也为何买房?因为营改增之后,很多民营企业本来是地税,有很大的返税空间。现在是国税,全国统一,民营企业实际税负是提高了,过去他们可能是小规模,他们没有办法,只能去买房抵扣税负。如此一来,未来房地产限购的效果,将大打折扣。当然,也许政府正在酝酿对企业买房征房产税,但是,这样,企业依然会把房产税,做更多的抵税。营改增之后,如果不对中小企业进行减税,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不是去扩大生产,而是去买房。